2021年4月29日,由中國造紙協會、上海期貨交易所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紙漿高層峰會”在云南昆明舉辦。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為深入探討和推動造紙行業“十四五”期間和中長期的高質量發展,會議匯聚著名經濟學家、行業領導、企業領袖、專家學者和咨詢機構專家等業界精英,重點圍繞宏觀經濟、政策解讀、產業現狀和走勢、紙漿供需、紙漿期貨等熱點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峰會分形勢政策、主題演講和高端對話三個環節。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中國造紙協會副理事長、商品紙漿工作委員會主任、建發漿紙集團總經理程東方,原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陳全生分別在形勢政策環節發表致辭并做出現狀趨勢及相關政策解讀。主題演講環節,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作了題為《企業如何積極應對原材料緊缺的瓶頸,尋求發展?》的主題分享。
2021年全球進入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時期,造紙行業面臨紙漿原材料短缺問題正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綜合分析,造成紙漿短缺的原因,既有國際市場多國為刺激經濟,實施寬松貨幣政策,致使大宗商品漲價,遠洋運力吃緊等國際市場的周期性因素;也有國內先后實施“限塑令”“禁廢令”政策等在內的多元復雜綜合因素影響。
作為全球領先的制漿造紙業集團,其實APP(中國)也是紙漿消費大戶。面對紙漿緊缺的問題,翟京麗分享到,APP(中國)嘗試從產業鏈、供應鏈和數據鏈角度來積極應對??傮w歸納為開源輸流,以人為本,降本增產,行業聯動的方式。
首先開源輸流參照國家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改革模式,以數字化方式打通端到端的堵點和痛點,補齊短板,貫穿供應、生產、分配、 流通和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在供應端,通過提高原料自給率,降低外部依賴度,實現盈利水平的提升;在生產端,積極投身到中國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深入融合的浪潮中去,向“設備智能化、管理數字化、流程自動化” 的目標不斷進階;在需求端,通過市場分析,提高原料儲備的前瞻性和準確性;產業縱深方面,進一步落實做細,探討利益相關方的多樣化合作模式。
在以人為本上,把“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的信念作為初心使命,不斷拓寬產品跨度,推陳出新。比如為倡導“以紙代塑”的環保理念,較早研發出零塑卡紙,并經過近幾年的技術升級,產品可降解、可堆肥、可循環再利用等特性得到進一步提升。為響應國家2030 碳達峰 2060 碳中和戰略,很快推出碳中和紙巾,為市場帶去低碳綠色的清風產品。
在降本增產方面,由于紙價上漲對企業造成不小的資金壓力,降低采購和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企業提供足夠的現金流也是當務之急。在增加產能上,扎根中國市場,堅定發展步伐是金光集團 始終如一的戰略方向。在海外市場,金光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嘗試收購國外漿廠來補充國內紙漿需求的路徑探索。
在高端對話環節,翟京麗提到,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經遭受重創,國際貿易投資斷崖式下跌,“一帶一路”建設也遇到一些新的挑戰。對此,企業需要做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長期準備。中國啟動“雙循環”戰略,正是“一帶一路”建設新的契機。APP(中國)充分利用印尼作為“一帶一路”的重鎮和橋頭堡的地緣優勢,積極帶動產業鏈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在業務方面,APP(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引進紙漿等原材料,生產的紙產品再出口行銷160多個國家;在技術和設備上,從原來的“先進技術引進來”,逐步拓展到把國內優質設備運用到國外項目建設中。與此同時,在人才交流中,也從以前“人才引進”轉而成為現在更多的“人才輸出”;在金融創新板塊,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金光發行了國內首單“一帶一路資產證券化項目”,并首次以雙幣種計價與發行,填補了 ABS的境外供應鏈空白。
同時,APP(中國)作為僑企,希望在對外直接投資和海外工程建設上,與中國政府雙向融合,在具體項目上可以共同出資、共同建造,實現機會共享,共同發展,成為踐行雙循環戰略的領跑者。
2021 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雙碳”目標背景下,造紙業也要與時代同發展,和國家共擔當。“未來 10年將是整個造紙行業的關鍵變革期,在產業升級上,能源結構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必將重塑造紙行業新格局。”翟京麗指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 為國家的低碳戰略做出更多的自主貢獻,金光集團APP(中國)將與行業同路人們一道,智慧共享、攜手共進。